

余钊飞
职称:讲师
研究领域:中国法律史、基层社会管理
现任职务:法治中国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学习工作经历:2000年9月—2004年7月,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法学学士、经济学学士。2004年9月—2007年7月,在西北政法大学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期间于2006年7月—2008年7月,在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挂职担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副主任。
2007年9月—2010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师从著名法学家曾宪义教授研究中国法律史,获法学博士学位;期间于2009年5月—2009年11月,在北京市朝阳区挂职担任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助理。2010年7月—2012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著名经济学家杨瑞龙教授。
个人主要成果:
论文:
1、《改革税制才能积聚现代服务业》,载于《文汇报》,2011年8月15日理论版
2、《温州民企“地震”,凸显融资困难》,载于《法制日报》,2011年10月19日第7版
3、《电子眼,请别误伤隐私》,载于《法制日报》2011年10月31日第7版。
4、《法律之本在正人心》,载于《法制日报》2012年2月11日第7版。
5、《平等与强大》,载于《法制日报》2012年7月28日第7版。
6、《和乡党以息争讼》,载于《法制日报》2012年8月11日第7版。
7、《民有私约如律令》,载于《法制日报》2012年9月4日第7版。
8、《清议与雅量》,载于《法制日报》2012年9月15日第7版。
9、《癫狂与文明》,载于《法制日报》2012年10月27日第7版。
10、《村政建设与早期人民调解的发展》,载于《人民法院报》2010年12月14日第7版。
11、《传统司法文化中的三个向度》,载于《人民法院报》2012年7月20日第7版。
12、《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再思考》,载于《中西法律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卷。
13、《村规民约与基层社会的法治建设》,载于《云南大学学报(法学卷)》,2009年第6期。
14、《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载于《理论界》,2010年第2期。
15、《社会转型时期镇村两级调解组织的纠纷解决》,载于《理论界》,2010年第3期。
16、《基于党群视野下的社会管理创新》,载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专著与参著:
1、《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参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2、《人民调解的历史形成研究》(独著),西北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3、《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刑法卷、民法卷)》(参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史(1950—2010)》(参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获得荣誉奖励:
1、书评《宁静成自由、自由成学术》,2006年11月获“中法图”书评大赛一等奖。
2、参著《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2009年11月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3、论文《城市化进程中的县域社会管理研究》,2012年11月获第二届“中浦长三角论坛”征文一等奖。
社会兼职:
1、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研究中心建筑房地产法律实务研究所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