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恰逢学校建校117周年校友返校日,我院在师生活动中心举办“校友话成长”青春分享会。活动邀请我院多位优秀校友,学院院长汪红飞、党委书记董伟参加,活动由吕雨蒙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校友们共同步入校史馆,重温母校的变迁历程和校训精神;随后前往沈钧儒历史资料陈列馆,在四章节分馆的学习中,感悟沈钧儒无私爱国与追求宪治的精神。
在分享环节,五位校友从不同视角分享了自身成长经历与职业感悟。
10届校友、西湖区人民法院徐滨法官分享了其法院工作历程,从书记员、审判员到执行岗位的转变。他指出:“对法学院毕业的学生来说,职业选择主要有律所、公司法务、公务员等方向。”徐法官结合自身经历,分析了法院工作特点与近年来执行工作的变化,为在校生提供了实用的职业选择参考。
16届校友、新昌县人民法院执行实施科副科长刘卓燏坦言自己毕业前成绩并不拔尖,但在担任法警职务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辜负法律人的身份。”他分享了通过法考的经历和持续学习的心得,鼓励同学们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珍惜在校学习时光,努力提升专业素养,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1届校友、遂昌县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孙鑫轶以个人经历为例,倡导毕业生“深耕不同领域,做一个有故事的人”。他分享了自己从律师到公证处再到法院的三段经历:“在律师行业,你站在一方角度维护公平正义;在公证处,主要关注程序正义;在法院,则需从居中角度考虑实体和程序上的公平正义。”针对大学生面临的选择困境,他鼓励道:“人生没有最优解,就是认定你想做的事情,然后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87届校友、杭州师范大学采购中心汪涌海老师从高校教师的视角,分享了自己的职业转变与人生感悟。他强调:“不能安于现状,不能享受目前家庭或同学给你带来的安逸。”汪老师特别指出情商的重要性,也诚恳建议学生:“要尊重长辈兄长,少走弯路的方法,都可以在师长或其他长辈那里学到。”
84届校友、钱塘区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二级高级法官余莲娟从自身四十年法律生涯出发,强调学习基础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校期间,学习一定要非常勤奋认真。这是你的先天,走向社会就是你的后果。”余院长还分享了自己在乡镇工作的经历,突显法律思维的价值:“法律人一定有法律人的思维。我们现在学的法律,这种公平正义的情怀,我们一定要坚守。”
随后是提问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AI时代审判技术化趋势与初就业注意事项等问题与嘉宾展开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董伟书记和汪红飞院长分别就本场分享进行总结,给出高度评价。学生代表们也手持鲜花,将芳香与谢意共同赠予校友;伴随着快门声响起,分享会在一张张合影下顺利告终。
本次分享会通过不同年代校友的亲身经历与真挚分享,为在校生提供了宝贵的职业规划指引,帮助法学学子更好地认识法律职业,坚定法治信仰,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