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下午,应杭州师范大学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和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国际法教研室的邀请,北京炜衡(杭州)律师事务所胡嘉律师为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创新班和涉外法治方向研究生做“涉外法律实务中的文书写作”的实务讲座。本次讲座由杭州师范大学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主任李建忠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胡嘉律师对涉外法律文书的作用和种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胡律师指出,常见的涉外法律文书有:法律备忘录,法律意见书,法律合同或协议等。涉外法律文书的“涉外因素”主要包括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主体、法律行为或法律关系,这些文书通常以书面形式为载体,涵盖跨境投资、融资、贸易、工程承包、国际争议解决等多个领域。胡律师强调,高质量的法律文书不仅是律师工作的核心载体,也是降低客户风险、厘清办案思路的重要工具。
接下来的时间里,胡律师向同学们详细的讲解了三种最常见的法律文书。在介绍法律备忘录时,胡律师指出,法律备忘录是用于分析具体法律问题并给予答复的文件,主要目的是帮助客户解答法律问题、预测案件结果。她提到,法律备忘录的语言应客观、准确,必要时包含法律条文。在制作流程方面,胡律师建议在起草文件前应充分了解当事人的要求、目标以及法律服务范围,并开展相应的调研。胡律师还分享了如何制定文件大纲、如何正确提问、如何避免答非所问等实用技巧。
在法律意见书的部分,胡律师解释道,法律意见书是一种对外发出的结论性意见,通常包含有免责声明或假设。与法律备忘录相比,法律意见书更侧重于对外发布,具有更明确的立场和更强的约束力。胡律师详细介绍了法律意见书的一般结构,包括标题、引言、定义与假设、核心结论、限制与例外、依赖与适用法律等部分。同时胡律师还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公司并购、融资、房产交易、数据交易等场景中应用法律意见书。
在合同起草部分,胡律师分享了合同制作的基本流程,包括了解当事人的要求、交易结构和背景,以及调研和考虑合同范本的使用。她详细讲解了英美典型商务合同结构和中国典型商务合同结构,并对合同中的关键条款进行了深入解析。胡律师特别强调了合同条款写作技巧,建议一个条款只针对一个事情,或者将一个条款分成若干个子条款来安排,以清晰地表达权利义务关系。
讲座最后,胡律师还分享了法律英语阅读的实用技巧,通过找主干、拆解、重构等几个基本步骤,就可以精确捕捉条文内核。胡律师指出,写作能力是积累性的,优秀的法律写作能力绝非一蹴而就。同时还提到了ChatGPT/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在文书写作中的应用,鼓励大家在人机协作中不断积累和提升写作与思考能力。本次讲座以专业的视角,为同学们打开了涉外法律文书写作的大门,为同学们今后破解复杂法律条文、处理专业性法律文件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框架与清晰的逻辑指引,助力同学们在涉外法律实践领域稳步前行。
胡嘉律师现任北京炜衡(杭州)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兼任浙江省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理事,深耕涉外法律实务与学术研究领域。其学术履历卓越深厚,曾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学院进修,专注于法律与经济发展的交叉学科研究,以扎实的理论功底与创新视角,相继斩获理论法学硕士学位(LL.M.in Legal Theory)及法学博士学位(Ph.D.)。在学术成果方面,胡嘉律师凭借多年研究积累,完成学术专著《The Role of Law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1978-2011:A Study in Law and Political Economy》,该书于 2024 年由国际权威学术出版机构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出版发行。
作者:周烨郡
审核:崔皓、陈宇纬
举办部门:
杭州师范大学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
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国际法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