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应杭州师范大学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和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国际法教研室的邀请,北京炜衡(杭州)律师事务所徐润律师为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创新班和涉外法治方向研究生做“海商法——支撑全球贸易的隐形体系”的实务讲座。本次讲座由杭州师范大学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的崔皓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徐润律师简要介绍了国际法的概念,强调了国际私法在解决跨国私人纠纷中的重要作用。随后,徐律师聚焦于海商海事领域,指出:“在海上,没有国界,只有交易,交易需要信任,信任需要规则。”而海商海事规则就是支撑全球贸易的关键体系。
在海商法的历史演进部分,徐律师详细追溯了从古代《罗德海法》到中世纪的《奥列隆惯例集》《康索拉度海法》和《维斯比海法》,再到近现代各国立法与国际统一规则的发展脉络。在讲解我国海商法时,徐律师提到中国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早在唐宋时期就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海事管理制度。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古代的海事规则未能像西方海商法那样形成体系化的法典。近代以后,中国的海商立法主要借鉴国际通行规则,现行《海商法》于1992年通过,1993年施行,为我国海运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也实现了与国际海商规则的有效衔接。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徐润律师深入探讨了海商法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具体案例详细讲解了从合同的协商与签订到货物的出运与交付,再到货款的支付与提货等环节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徐律师以杭州一家服装厂的故事为例,阐述了FOB和CIF等贸易术语背后隐藏的法律责任,强调这些术语是国际买卖中的“风险转移开关”,关乎“谁出钱、谁担风险”。在货物出运环节,徐律师介绍了装箱单、商业发票、外销合同、报关单等重要单据的作用,指出这些单据不仅是出口报关的必要文件,也是买方办理清关、付款的重要依据。她还详细解释了提单的重要性,强调谁持有提单,谁就拥有货物的处置权。在货款支付环节,徐律师介绍了信用证(L/C)、电汇(T/T)和付款交单(D/P)等常见国际付款方式,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海商法在实际纠纷中的应用,生动展示了海商法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强调了了解和遵守海运规则的必要性。
在互动环节,徐律师与同学们就“如果没有通行的海商规则,全球贸易会怎样”以及“如果你是货主/承运人/保险公司,最怕海上发生什么”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同学们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徐律师则结合实际案例,一一给予详细解答。本次讲座不仅是徐律师深耕涉外法律领域经验的倾囊相授,更是一堂生动的实践教学课。她通过鲜活的案例与独到的见解,为同学们揭开了国际商事活动的复杂面纱,帮助大家建立起对海商法体系的立体认知。对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而言,此次讲座无疑具有深远意义。
徐润律师深耕国际贸易与物流、海商海事以及企业跨境架构与法律合规领域,具备丰富的国际法律事务经验,特别是在跨国企业的法律结构优化、跨境交易合规与争议解决方面表现突出。作为专职律师,徐润律师致力于为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确保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实现合规运营与战略扩展。
作者:周烨郡
审核:崔皓、陈宇纬
举办部门:
杭州师范大学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
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国际法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