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要闻

“石榴红”创新培育人才,“法治蓝”助推基层治理

来源 : 法学院     作者 : 法学院     时间 : 2022-11-03

      

      在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以培养德法兼备的边疆地区法治人才为目标,推进“石榴红”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改革,助推边疆基层社会治理“法治蓝”。

      沈钧儒法学院成立了“石榴红”少数民族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工程领导小组,做好创新顶层设计,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教育管理工作制度文件。学院专门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构建了“1+10+X”的课程体系,深度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四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学院积极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知识-实践-价值”三位一体的法律场景化平台系统研究》等多项课程教学设计项目获批省部级教改项目。

      致力于培养能够熟练运用至少一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从事法治实务工作的双语法治人才,利用学院教师对口援建新疆理工学院阿克苏校区法学院的契机,在新疆籍学生中进行汉语与维语的“双语”教学,培养具备汉语与维语沟通能力的未来“双语”法官、检察官、律师。

      基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基础普遍较为薄弱的现状,坚持培养目标无差别,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为少数民族学生选配综合导师,通过专业老师“开小灶”、党员学生“一对一”结对等形式进行帮扶,在学习上“拉一把”。在过硬的课程教学与学业辅导下,近年来,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全部顺利毕业,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C证)达50%以上。

      学院还注重突出法学学科特色,创新实践育人形式,涵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家国情怀。依托杭州师范大学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万里行”活动,由“枫桥经验”的专家余钊飞教授及其团队带领学生团队前往内蒙、新疆、云南等地调研,参与提炼和发展“乌伦古经验”,全面助力阿勒泰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少数民族学生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实践过程中,切实了解政法一线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对于边疆基层社会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学院每年还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利用寒暑假返乡的机会,积极参与当地社区或者村委的普法宣讲活动。出生于新疆且末县的2018级学生阿迪拉•阿迪力,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学成回报家乡的行动,获评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通过实施“石榴红”少数民族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工程,沈钧儒法学院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回归家乡,为边疆基层法治建设贡献力量。“沈钧儒法学院的氛围成就了我,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的交流中,学院领导、老师都能够言传身教,以实际行动教导我作为一名法律人就应该为国家、为边疆的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021届毕业生、现任职于新疆巴音廓楞州中级人民法院的穆叶赛尔·买买提自豪地说。


联系我们

综合办电话:0571-28865484

研招办电话:0571-28869763

教务科电话:0571-28865486

学工办电话:0571-28865485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17号楼  邮编:311121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17号楼
邮编: 311121 综合办电话:0571-28865484
研招办电话:0571-28869763 教务科电话:0571-28865486
学工办电话:0571-28865485
版权所有 2024 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 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