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1日,由杭州师范大学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数字法治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学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浙江省法学会“三农”法治研究会、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永康市人民法院、云南镇雄驻浙党工委联合举办的“龙山经验”数字化与新时代农民工权益保护体系建设研讨会顺利举行。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助理、浙江大学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汪世荣,杭州师范大学数字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京春,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副院长、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法学会“三农”法治研究会副会长余钊飞,浙江工业大学文化与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石东坡,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浙江省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张旭勇,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金华市十大杰出青年黄美媚,青海民族大学教授、青海省政府法律顾问、青海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王立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主任、法治浙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褚国建等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中共永康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建勋,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楼常青,永康市人民法院书记、院长朱赟清,永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李红英,云南镇雄驻浙党工委书记曹安富,永康市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郑望鑫,来自浙江省金华市及云南镇雄县数十名基层领导、干部以及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部分研究生参加会议。
图|摄于会议现场
图|余钊飞教授
开幕式由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副院长、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法学会“三农”法治研究会副会长余钊飞教授主持。余教授表示“龙山经验”的数字化有助于全面推动新时代农民工权益保护体系建设,有助于东西部协作推进共同富裕建设。
图|陈建勋副书记
开幕式第一项,永康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建勋致辞。首先,陈建勋书记简要介绍了永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提出要不断依托“龙山经验”来提升诉源治理能力。其次,他强调“龙山经验”是根植于基层社会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诉源治理方法,是在党的领导、依靠群众力量、充分发挥法庭功能基础上构建的诉源治理机制,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开创的基层法治建设经验。最后,他期待此次会议能够对永康市“龙山经验”数字化与新时代农民工权益保护体系的建设做进一步的深化与推广。
图|楼常青副院长
开幕式第二项,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楼常青致辞。楼院长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向永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近年来,“龙山经验”影响力、知名度迅速提高,“龙山经验”进一步深化提升,借此研讨会楼院长也表达了内心的祝愿:一是希望“龙山经验”越来越好,通过“龙山经验”迭代升级带给群众更大的便利;二是希望永康农民工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共同为永康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三是希望合作越来越深,把“龙山经验”的牌子擦得更亮;四是希望联动越来越强,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大的力量。
第一单元
数字化改革与农民工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图|朱赟清书记
本单元由永康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朱赟清主持;永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李红英作题为《以“龙山经验”为抓手,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题发言,永康市公安局人口服务管理大队副大队长胡雄伟作题为《永康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概况、存在问题及建议》的主题发言,永康市大数据局党组成员王海滨作题为《高质量支撑诉源智治(龙山经验综合应用)建设》的主题发言,永康市矛调中心副主任柳时济作题为《数字化改革与矛盾纠纷分流调处情况》的主题发言,永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吴华锋作题为《永康市加强劳动争议柔性化解保障劳动者权益筑牢共富基石》的主题发言。浙江工业大学文化与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石东坡,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浙江省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张旭勇进行点评。
主题发言
李红英
胡雄伟
王海滨
柳时济
吴华锋
01
永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李红英作题为《以“龙山经验”为抓手,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题发言。李书记对永康数字化法治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就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谈了三点心得体会:第一,聚焦精神内涵,充分认识“龙山经验”的重要意义;第二,加强组织协调,全力推进“龙山经验”诉源治理应用的迭代升级;第三,坚持成果导向,加快推动“龙山经验”数字治理综合应用的落地见效。
02
永康市公安局人口服务管理大队副队长胡雄伟作题为《永康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概况、存在问题及建议》的主题发言。胡雄伟同志对永康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概况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三点发展期待:第一,把基础工作落实,通过数字化改革,充分发挥自主申报、远程申报、前端感知、大数据应用的作用,从而摸清流动人口底数,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第二,树立流动人口服务实战的理念,对逃避登记的高危人员严格管控,有效挤压违法犯罪空间;第三,做深做细民生服务,继续推进军政制度改革,继续深入落实积分入学、积分救助等各类待遇政策,加大培育发展平安社会的组织力度,引导流动人口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03
永康市大数据局党组成员王海滨作题为《高质量支撑诉源智治(龙山经验综合应用)建设》的主题发言。首先,王海滨同志介绍了永康市率先在金华市内启动公共数据平台建设的背景,指出现已完成“六位一体”公共平台建设。其次,提出了数据平台建设迭代升级后的特点,包括功能覆盖全、共享力度大、支撑能力强、模式输出多等;同时指出永康公共数据平台建设以来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受到各方好评。最后,强调公共数据平台的建设为推动“龙山经验”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04
永康市矛调中心副主任柳时济作题为《数字化改革与矛盾纠纷分流调处情况》的主题发言。柳主任简要介绍了永康市社会治理中心的历史概况和近年来的发展变革,并从“迭代升级线上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实战实效”“推动线上线下中心融合,实现矛盾纠纷治理体系化、系统化建设”“立足线下成效支撑,做优做强调处化解能力”三个方面出发,阐述了永康市社会治理中心聚焦矛盾纠纷全面掌握、高效化解、有效预防三大需求,贯彻落实数字化改革和线下线上一体化调处,加强事前预警和事后处置的做法。永康市社会治理中心为农民工提供了法律援助、调解、仲裁、诉讼等全方位指导和服务,并根据本土产业特点,成立行业性、专业性、地域性调解组织参与劳资纠纷调解,不断提升调解效能,最大程度地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护航社会规范、和谐、稳定。
05
永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吴华锋作题为《永康市加强劳动争议柔性化解保障劳动者权益筑牢共富基石》的主题发言。首先吴华锋同志介绍了永康市在建立省级示范劳动争议仲裁庭的基础上,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柔性化解理念;其次,具体阐述了在劳动争议仲裁立案时,对于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案件,坚持当场调解、速调速裁,体现了“快办快结”;最后,吴华锋同志主张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建立“互联网仲裁庭”,指导劳动者和企业进行线上调解、在线庭审,积极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和服务维权工作。
点评
张旭勇
01
浙江工业大学文化与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石东坡作点评发言。首先,石教授认为“龙山经验”升级版具有三方面意义:第一,“龙山经验”数字化改革切实增强了预警、预防、预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二,“龙山经验”中的审判方法与审判机制展现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时代内涵;第三,“龙山经验”的法律赋能功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途径。其次,在助推“龙山经验”持续发展深化层面,石教授提出了三点期待:一是系统性、结构性地概括“龙山经验”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二是及时、科学地促进“龙山经验”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将人民群众自身法律知识的获取和法律思维的生成作为一个重要切入点,促使依法治理在厂区、在不同群体能够更具自主性、自觉性地充实起来。
02
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浙江省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张旭勇围绕“龙山经验”的具体内容,对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农民工的产生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劳动力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第二,主张通过政府的干预、政策的倾斜等方式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第三,在教育均等化背景下,应重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从而提升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质量,更有效地保障农民工权益。
第二单元
“龙山经验”乡音版之镇雄实践
本单元由云南镇雄驻浙党工委书记曹安富主持;镇雄县委组织部组织股股长刘星作题为《镇雄县:强化“三联系制度”,打造流而不散服务堡垒》的主题发言,镇雄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尤正元作题为《“龙山经验”—镇雄劳务输出坚实的护航力量》的主题发言,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孟书源作题为《外来流动人口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以永康市内镇雄驻浙党工委为例》的主题发言。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金华市十大杰出青年黄美媚,青海民族大学教授、青海省政府法律顾问、青海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王立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主任、法治浙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褚国建进行点评。
图|曹安富书记
主题发言
刘星
尤正元
孟书源
01
镇雄县委组织部组织股股长刘星作题为《镇雄县:强化“三联系制度”,打造流而不散服务堡垒》的主题发言。刘星同志提出近年来为促进外出党员群众融入驻地、建工驻地、反哺家乡,通过县委联系工委、工委联系支部、支部联系党员群众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在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服务在外务工人群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同时,在外党工委根据驻地的相关要求,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人员管理等相关的工作,在立足本地、服务本服务镇雄务工群体的同时,展现了良好的镇雄县在外务工群体的整体的良好形象。
02
镇雄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尤正元作题为《“龙山经验”——镇雄劳务输出坚实的护航力量》的主题发言。首先,尤正元同志介绍了镇雄县的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强调了县委政府对劳务输出的重视;其次,指出践行“龙山经验”的重要意义,着重说明了镇雄县组建的六个驻外劳务输出工作站、招商引资工作站;最后,尤正元同志提出各方面的维权工作尚存在问题,由此进一步强调了“龙山经验”的内涵以及在维权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指出各级干部需深入学习、深度运用、广泛推广“龙山经验”,望其能真正成为镇雄县劳务输出坚实的护航力量。
03
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孟书源作题为《外来流动人口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以永康市内镇雄驻浙党工委为例》的主题发言。孟书源介绍了镇雄驻浙党工委用以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矛盾所采取的三种举措:一是建立维权联动机制,全方位保障在浙镇雄籍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二是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切实增强镇雄籍务工人员劳动维权意识;三是设立多样解纷形式,积极调处镇雄籍外来流动人口之间以及与其他常住人口之间的矛盾纠纷。关于多元化外来流动人口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孟书源认为,要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加强预警预测、信息处理与监控,关注外来流动人口的利益诉求,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外来流动人口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
点评
黄美媚
王立明
褚国建
01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金华市十大杰出青年黄美媚同志围绕“龙山经验”以及其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实践工作,谈及了四点感悟:第一,在永康市社会治理工作中,党组织的领导对社会矛盾的化解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第二,在永康市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既离不开外来务工人员的支持,也离不开政法委以及法院的支持;第三,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应践行作为人大代表的使命,提高永康外来务工人员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第四,应与时俱进,将代表身份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如积极学习数字化相关内容,助推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02
青海民族大学教授、青海省政府法律顾问、青海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王立明认为本单元的发言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并就本单元的发言提出如下几点思考:一是认为目前劳资纠纷解决存在着碎片化、地方化问题,同时社会治理工作布局也面临着两个问题,即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和切实保障公共安全,以及在网格化管理和数字化治理下保障个人信息合规亟需法律规范的问题;二是应厘清“社会矛盾”“矛盾纠纷”“社会矛盾纠纷排查”三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三是主张对社会治理范围按大、中、小三类进行划分,大社会治理包含所有的案件纠纷、中社会治理包含民商事案件纠纷、小社会治理是按习惯处理的纠纷;四是劳务纠纷涉及社会稳定,疫情下政府主导复工复产,也应积极介入劳务纠纷;五是主张在当下的后农民工时代,主要解决社会保障如覆盖养老保险等问题。
03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主任、法治浙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褚国建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对于流动人口管理问题,需要打破“身份管理”的固有思维模式;第二,针对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庞大的现状,当地政府与各部门应加强合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第三,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以基层自治内容为主要抓手,推动“龙山经验”与“共同富裕”的深度融合。他强调要通过“龙山经验”,不断探究深化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逻辑。
第三单元
“共享法庭”建设与农民工权益保护
本单元由永康市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郑望鑫主持;金华市金东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荆笑言作题为《充分发挥共享法庭实战实效 切实维护基层群众合法权益》的主题发言,东阳市人民法院南马法庭庭长何金阳作题为《通往正义的捷径上,农民工这个群体不能少》的主题发言,浦江县人民法院杭坪法庭庭长张永钦作题为《切实运用“共享法庭”服务农村 保障辖区提供劳务农民合法权益》的主题发言,永康市人民法院倪宅法庭副庭长陈凌洲作题为《“共享法庭”推动农民工权益保障的三点思考》的主题发言。杭州师范大学数字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京春,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浙江省法学会“三农”法治研究会会长、浙江省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马永双进行点评。
图|郑望鑫副书记
主题发言
荆笑言
何金阳
张永钦
陈凌洲
01
金华市金东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荆笑言作题为《充分发挥共享法庭实战实效 切实维护基层群众合法权益》的主题发言。首先,荆笑言庭长介绍了“共享法庭”建设的背景、内涵、功能等内容,同时说明了金东区“共享法庭”的建设情况;其次,结合真实的工作案例,指出“共享法庭”在维护基层群众合法权益的三方面内容:第一,注重发挥“共享法庭”在调解指导纠纷化解方面的重要作用,发挥“共享法庭”的实效;第二,注重融合各类解纷资源,形成矛盾纠纷化解的合力;第三,充分发挥“共享法庭”在普法宣传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基层群众的法治意识。
02
东阳市人民法院南马法庭庭长何金阳作题为《通往正义的捷径上,农民工这个群体不能少》的主题发言。何庭长首先结合花园村“共享法庭”建设的情况,从共商、共建、共治三个方面,就“共享法庭”建设进行了以下思考:一是增强基层工人与自治组织共商;二是联通解纷资源与调处机构共建;三是壮大解纷力量与当地人才共治。其次,何庭长就农民工基数大、矛盾类型集中等问题,对花园村“共享法庭”的工作进行介绍:一是因地制宜,突出产业特点;二是典型引领,强化法律思维;三是衔接到位,保障维权的效果;最后,何庭长就“共享法庭”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03
浦江县人民法院杭坪法庭庭长张永钦作题为《切实运用“共享法庭”服务农村 保障辖区提供劳务农民合法权益》的主题发言。张庭长首先介绍了杭坪法庭的基本情况,其次分享了司法实务中在保障劳务农民合法权益上的三点做法:一是借助“共享法庭”来加强共享法律建设、解决矛盾纠纷;二是运用“共享法庭”并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强化普法宣传教育,提升劳务农民群体的法律素养;三是主动将“共享法庭”纳入“党委政府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的建设,建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机制,通过多方联动,让“共享法庭”成为深化诉源治理的重要前哨、群众参与诉讼的便捷驿站;四是提升基层干部群众法治素养,促进“四治融合”,联合村、镇、派出所、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化解劳务农民涉及的各类纠纷。
04
永康市人民法院倪宅法庭副庭长陈凌洲作题为《“共享法庭”推动农民工权益保障的三点思考》的主题发言。陈凌洲庭长对“共享法庭”推动农民工权益保障提出了三点思考:一是不仅要保障农民工工资与基本权利,还要为农民工提供“获得感”;二是通过“共享法庭”,可增加农民工群体的关注度,畅通其利益表达渠道,探索建立直接服务于外来农民工群体的社会组织,从而增强农民工群体的“获得感”;三是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案多人少”的矛盾问题,同时也应注意避免组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点评
陈京春
杭州师范大学数字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京春教授认为,“共享法庭”在维护外来劳动者合法权益、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如下积极作用:其一,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通过指导、培训等方式,提升了当地社会组织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信心;其二,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有效化解劳动纠纷,保护省外来浙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三,通过“共享法庭”有效推进诉源治理,有利于人民法庭职能向“注重办案”与“参与治理”并重转变;其四,运用数字化手段参与和融入基层治理,以数字赋能助推基层治理。陈京春教授还就“共享法庭”建设与农民工权益保护提出以下几点展望:一是积极贯彻落实《工会法》,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二是不断探索完善共享法院在劳动纠纷化解工作中的新方法,激活新市民概念,引导社会对劳动者权益的平等保护;三是进一步强化共享法庭与其它治理平台的共享与对接,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总结发言
图|汪世荣教授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执行院长汪世荣汪教授对本次研讨会圆满举办表示祝贺,汪教授认为,本次研讨会的三个单元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坚持现代化的治理方式,即要坚持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念,发挥行业治理,夯实基层基础;二是坚持法治化,人民法院要更好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去,倡导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推动治理创新;三是发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让人民调解进民企,重视人民调解在法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人民调解的主渠道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