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要闻

沈钧儒法学院刑法研究所举行《法律关系交织案件的刑法定性》论文报告会

来源 : 法学院     作者 : 法学院 张弛     时间 : 2022-03-17



图片1



为活跃学术氛围,提高科研质量,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指导,我院刑法研究所在所长沈琪老师的组织下制订了本学期的论文报告会,研究所将定期组织本所教师和研究生开展论文报告和评议活动。2022年3月15日晚,刑法研究所于法学院三楼会议室举行了首场论文报告会。汪红飞教授以《法律关系交织案件的刑法定性——以无权代理为例》为题做了报告,详细介绍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及论证依据。刑法学教研室讲师张弛博士、法学硕士研究生沈钱佳同学作为主点评人对论文进行了点评,沈琪副教授、张平寿老师和多位法学硕士、法律硕士研究生对论文的题目、论文结构、行文表达方式、逻辑体系、具体观点等作了全方面的评议,严肃认真地提出了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整个报告会进展顺利,大家畅所欲言,充分体现了学术自由。本次报告会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项:报告人报告论文内容

报告会开始,汪红飞教授首先对研究所开展论文研究会的目的进行阐述。汪红飞教授指出,近年来,法学教育改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及法学发展的需求,培养高质量法学人才;同时,本着促进加强研究所教师和研究生之间学术交流的初心,经研究决定开展定期的论文报告会,旨在提高教师、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

其次,报告人汪红飞教授对本次论文的选题背景进行简单介绍。民心交叉案件长期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其核心问题在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与刑事违法性之间的关系。因为无权代理制度中,无权代理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行为的定性分析能够集中反映民法与刑法之间的关系,故本论文便以其为例展开讨论。在此次报告会中,汪红飞教授在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与刑事违法性之间的关系、民法上的财产损失人与刑事被害人的关系、无权代理人非法占有财产的定性三个主题框架内,通过层层递进的逻辑论证,抽丝剥茧式的向大家报告了此篇文章的中心论点以及论证依据。同学们无论是从专业知识领域,或论文写作技能层面,均受益匪浅。

第二项:研究生点评

此次报告会研究生点评人由我院2021级刑法学硕士沈钱佳同学担任。沈钱佳同学认真听取报告人报告完毕之后,对文章的中心论点进行总结、点评,并对文章中涉及“诈骗罪”部分的专业知识向报告人提出问题,报告人对此进行了答复。

第三项:教师点评

由我院张弛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对报告人的论文进行点评、提问。张弛老师首先对论文的论证逻辑、摘要部分进行了肯定评价,并叮嘱同学,逻辑自洽,表达严谨,摘要开门见山等也是在座各位同学在论文创作时所需关注的重点。其次,张弛老师对报告人所撰文章的不足提出真诚的建议,并就“如何理解侵占罪中的追认”的问题与各位师生进行探讨。我院张平寿老师同样对论文的选题进行了肯定评价,与此同时,也指出,此篇文章尚需提炼更为简洁明了的观点,以有利于读者对文章的理解、总结。报告人就点评内容致以感谢并作回应。

第四项:自由讨论交流

我院2020级刑法学硕士研究生常丽君同学、徐爱辛同学、2021级法学硕士研究生张家豪同学等对报告人汪红飞教授提出自己论文创作时的困惑,并向报告人请教关于写作技能的问题。至此,论文报告会圆满落幕。整个报告会进展顺利,大家畅所欲言,充分体现了学术自由。报告会起到了帮助报告人完善论文的直接作用,同时也指导了研究生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写作规范。此后,刑法研究所决定拟以每月1~2次的频率定期举办论文报告会,积极探索当前背景下研究生培养路径与与学科团队建设的经验,为法学院一流学科建设与研究生育人工作提供参考和示例。


联系我们

综合办电话:0571-28865484

研招办电话:0571-28869763

教务科电话:0571-28865486

学工办电话:0571-28865485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17号楼  邮编:311121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17号楼
邮编: 311121 综合办电话:0571-28865484
研招办电话:0571-28869763 教务科电话:0571-28865486
学工办电话:0571-28865485
版权所有 2024 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 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