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聘教授

当前位置 :  首页 > 师资队伍 > 特聘教授

李 安

来源 : 法学院     作者 : 法学院     时间 : 2018-03-16


李安



职称:教授

研究领域:刑法学、法理学 

现任职务:浙江丽水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

学习工作经历:2003-2006年于中国政法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2007-2009年于浙江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1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曾任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院长,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委员、人事处处长,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等职。


近年科研成果目录(待续)

著作:

1.《刑事裁判思维模式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4月;

2.《侦查心理学――侦查心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1月;

3.《裁判的形成――法官断案的心理机制》,中国法律出版社,2007年12月;

4.《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7月;

5.《法律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 《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 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

教材:

 副主编《刑法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副主编《刑事诉讼法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译著:

1.《审讯与供述心理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12月;

2.《犯罪及其原因与矫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论文:

1.《论犯罪过失的主观特征》载于《法学与实践》1996年第5期。(本科三年级)

2.《论犯罪过失与注意加工》载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3.《关于建立青少年犯罪的自我预防体系初探》载于《青少年犯罪研究》2002年第1期。

4.《对工读学校学生的人格调查及其分析》载于《青少年犯罪研究》2002年第2期。

5.《注意对责任判断的影响的实验研究》载于《心理科学》2004年第4期。

6.《辨认程序与辨认结论的正确性审查》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全文转载2005年第2期。

7.《伪证的识别与证言正确性的评估》载于《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8.《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与责任归因》载于《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第3期。

9.《工读学生的内隐社会认知与攻击行为》载于《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3期。

10.《强迫症心理治理的新尝试》载于《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4年第2期。

11.《刑法罪过的心理学分析》载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2.《法律判断形成的事实认知》载于《政法论丛》2005年第4期。

13.《工读学生与普通学生对责任判断的比较研究》载于《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04第9期全文转载。

14.《信号检测论在刑事诉讼认定证据中的应用》载于《政法学刊》,2004年第3期。

15.《惩罚犯罪与保障无辜的信号检测论分析 》载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16.《应设立独立的量刑程序》载于《法律适用》2005年第12期。

17.《认知询问策略的原理与应用》载于《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18.《儿童证言的收集与采信》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2期转载。

19.《刑事司法视野中的量刑基准—――基于浙江省某基层人民法院2004年判决书的分析》载于《法治研究》2007年第2期。

20.《案件事实的发现与建构》载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21.《归纳法在判例主义法律推理中的有效性与论证》载于《法律科学》200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律史)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

22.《裁判形成的思维过程》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4期。

23.《刺激呈现时间对责任推论影响的实验研究》载于《心理科学》2007年第4期。

24.《法律推理前提如何获得――以法律心理学为考察视角》载于《法律科学》2008年第2期。

25.《证言真实性的审查与判断――言词有效性评估技术》载于《证据科学》2008年第1期。

26.《心理学法学与法律现实主义》载于《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27.《弑师行为的犯罪心理分析》载于《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第1期。

28.《证据感知与案情叙事》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2期。

29.《冤错案件的认知心理学分析》载于《中国法学》(英文版)2008年第2期。

30.《乡村政府治理国家法实效研究》载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31.《证言的可错性及其审查判断》载于《刑事法律解读》2009年第3期。

32.《社会容忍风险的边界-闹市飙车肇事案的刑法反应》载于《政法论丛》2009年第6期。

33.《量刑实证研究的方法论检视-从实证观念到实证技术》载于《中外法学》200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0年第4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5期转载。

34.《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规制》载于《国家基础科学》2009年第6期。

35、《闹市飙车案的刑法反应》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29日理论版。

36.《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程序》载于《国家基础科学》2010年第1期。

37.《法律适用的符合性判断》载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15期观点摘载。

38.《中学生情绪调节方式、自我控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载于《青少年犯罪研究》2010年第4期。

39.《从交通肇事到故意杀人的心理转变历程——药家鑫犯罪心理研究》载于《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9期转载。

40.《法律判断客观性探询——从德沃金阐释理论到罗纳根理解哲学》载于《法律科学》2011年第5期。

41.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Chinese sentence decision-making. Criminal Justice Studies Aquatic Insects Vol. 24, No. 3, September 2011, 307–318

42. 《意义阐释的分歧与抉择:司法场域的意义纷争》载于《中外法学》2012年第6期。《我国大学职务犯罪心理动因及其预防》载于《中国法学》(英文版)2013年第1期。

43 《司法过程的直觉及其偏差控制》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44. Temporal Dynamics of Disgust and Morality: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Plos One. Vol.8,no.5, May 2013. (SSCI一区)

45. 《法律直觉是什么》载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46.《新老法律现实主义司法直觉的嬗变》载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47.《司法决定的直觉机制与理性约束》载于《浙江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

48.《裁判恣意的文本约束与程序规制》载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49.《法律移植的社会文化心理认同》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年第1期。

课题:

1.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法律制度研究,9.5万元,2007年。L0722107

2.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组织与管理的法律制度研究,9.5万,2008年。L0822107

3.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称:NSFC联合基金若干法律问题研究,10万,2011年。L1122107

4.主持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名称:刑事裁判思维模式研究,1万元,2006年。

5.主持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名称:裁判的现实理性,2万元,2012年。

6.主持企业横向课题。名称:青少年法制教育动漫画化研究, 100万,2011年。

7.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称: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立法问题研究,10万元,2015年。

8.主持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名称:浙江省法治工作评估体系研究,4万,2018年。

获奖:

1.《侦查心理学――侦查心理的理论与实践》获第十四届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刑事裁判思维模式研究》获第十五届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司法过程的直觉及其偏差控制》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人才

1.杭州市跨世纪131中青年第一层次人才

2.浙江省151第三层次人才

3. 浙江省青年社科学者“之江青年”

4. 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5.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6.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7. 全国文化名家及四个一批人才

教学:

1. 2006年被评为杭州师范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2. 2008年被评为杭州师范大学教坛新秀

3. 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第三届高校“教坛新秀”

4. 2010 杭州师范大学教学十佳

5. 2012 浙江省五星级青年教师

社会:

1. 2011年入选杭州市青年英才,获五四青年奖章

2. 2015年获浙江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专家

3. 中共浙江省委建设法治浙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4. 全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基地主任

5. 浙江省法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6. 中国行为法学会越轨与社区矫治研究会副会长

7. 浙江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8. 浙江法学会浙籍法学家研究会副会长

9. 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0. 中国行为法学会法律风险防范研究会副会长等。






联系我们

综合办电话:0571-28865484

研招办电话:0571-28869763

教务科电话:0571-28865486

学工办电话:0571-28865485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17号楼  邮编:311121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17号楼
邮编: 311121 综合办电话:0571-28865484
研招办电话:0571-28869763 教务科电话:0571-28865486
学工办电话:0571-28865485
版权所有 2024 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 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