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制度

当前位置 :  首页 > 规章制度 > 科研制度

李安科研代表作

来源 :      作者 : admin     时间 : 2011-09-13

 

论文:

1.《论犯罪过失的主观特征》载于《法学与实践》1996年第5期。(本科三年级)

2.《论犯罪过失与注意加工》载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3. 关于建立青少年犯罪的自我预防体系初探》载于《青少年犯罪研究》2002年第1期。

4. 对工读学校学生的人格调查及其分析载于《青少年犯罪研究》2002年第2期。

5.《注意对责任判断的影响的实验研究》载于《心理科学》2004年第4期。

6.《辨认程序与辨认结论的正确性审查》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第6

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全文转载2005年第2期。

7.《伪证的识别与证言正确性的评估》载于《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8.《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与责任归因》载于《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第3期。

9.《工读学生的内隐社会认知与攻击行为》载于《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3期。

10.《强迫症心理治理的新尝试》载于《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4年第2期。

11.《刑法罪过的心理学分析》载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2.《法律判断形成的事实认知》载于《政法论丛》2005年第4期。

13.《工读学生与普通学生对责任判断的比较研究》载于《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04第9期全文转载。

14.《信号检测论在刑事诉讼认定证据中的应用》载于《政法学刊》,2004年第3期。

15.《惩罚犯罪与保障无辜的信号检测论分析 》载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16.《应设立独立的量刑程序》载于《法律适用》2005年第12期。

17.《认知询问策略的原理与应用》载于《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18.《儿童证言的收集与采信》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2006

年第2期转载。

19.《刑事司法视野中的量刑基准—――基于浙江省某基层人民法院2004年判决书的分析》载于《法治研究》2007年第2期。

20.《案件事实的发现与建构》载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21.《归纳法在判例主义法律推理中的有效性与论证》载于《法律科学》200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律史)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

22.《裁判形成的思维过程》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4期。

23.《刺激呈现时间对责任推论影响的实验研究》载于《心理科学》2007年第4期。

24.《法律推理前提如何获得――以法律心理学为考察视角》载于《法律科学》2008年第2期。

25.《证言真实性的审查与判断――言词有效性评估技术》载于《证据科学》2008年第1期。

26.《心理学法学与法律现实主义》载于《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27.《弑师行为的犯罪心理分析》载于《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第1期。

28.《证据感知与案情叙事》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2期。

29.《冤错案件的认知心理学分析》载于《中国法学》(英文版)2008年第2期。

30.《乡村政府治理国家法实效研究》载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31.《证言的可错性及其审查判断》载于《刑事法律解读》2009年第3期。

32.《社会容忍风险的边界-闹市飙车肇事案的刑法反应》载于《政法论丛》2009年第6期。

33.《量刑实证研究的方法论检视-从实证观念到实证技术》载于《中外法学》200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0年第4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5期转载。

34.《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规制》载于《国家基础科学》2009年第6期。

35、《闹市飙车案的刑法反应》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29日理论版。

36.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程序》载于《国家基础科学》2010年第1期。

37.《法律适用的符合性判断》载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15期观点摘载。

38.中学生情绪调节方式、自我控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载于《青少年犯罪研究》2010年第4期。

39.《从交通肇事到故意杀人的心理转变历程——药家鑫犯罪心理研究》载于《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9期转载。

40.《法律判断客观性探询——从德沃金阐释理论到罗纳根理解哲学》载于《法律科学》2011年第5期。

 

著作:

1.《刑事裁判思维模式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4月。

2.《侦查心理学――侦查心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1月。

3.《裁判的形成――法官断案的心理机制》,中国法律出版社,2007年12月。

 

教材:副主编《刑法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副主编《刑事诉讼法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译著:

1.《审讯与供述心理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12月。

2.《犯罪及其原因与矫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联系我们

综合办电话:0571-28865484

研招办电话:0571-28869763

教务科电话:0571-28865486

学工办电话:0571-28865485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17号楼  邮编:311121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17号楼
邮编: 311121 综合办电话:0571-28865484
研招办电话:0571-28869763 教务科电话:0571-28865486
学工办电话:0571-28865485
版权所有 2024 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 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