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公告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公告

关于开展2025年研究生“创新实践与服务地方”计划研习专项实践工作的通知

来源 : 学工办     作者 : 学工办     时间 : 2025-05-27

各研究生:

现将“创新实践与服务地方”计划研习专项实践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项目介绍

研究生“创新实践与服务地方”计划研习专项实践引导研究生利用专业知识开展创新探索与实践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争创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奉献力量。实践围绕理论政策宣讲、乡村振兴助力、教育关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爱心医疗服务、美丽浙江实践、科技创新实践等主题开展。项目主持人须为研究生且研究生不得少于团队成员总数的80%

二、重点方向

1.理论政策宣讲。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组织学生走进基层、边远地区、社区、农村、军营等,精心设计开展有内涵、有人气的宣传教育活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信心满怀地紧跟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重点开展社会调研和宣传讲解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廉洁教育,深入推进“清廉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

2.乡村振兴助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以及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发挥我校专业齐全的优势,帮助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公共服务,讲好乡村振兴故事。重点开展人物寻访、一对一帮扶、支教服务、改革调研等实践活动。

3.教育关爱服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精神,发挥我校师范专业优势,组织学生深入到省内外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贫困县(乡),开展与当地教师的交流分享活动,促进基层师资水平的提高。同时,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开展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等活动。重点开展支教服务、农村扫盲、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实践活动。

4.文化艺术服务。充分发挥我校“人文学堂、艺术校园”的办学特色,依托我校人文、艺术学科的优势,以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明新风为目标,组织学生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重点开展图书下乡、文艺下乡、戏曲下乡、书画下乡,丰富地方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5.爱心医疗服务。发挥我校医学、护理等专业优势,在农村基层广泛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活动,为农民进行健康普查和常见病治疗,结合基层实际需求培训当地医务人员,捐送部分药品和医疗器械。重点开展医疗下乡、卫生知识普及、医疗调研等实践服务活动。

6.美丽浙江实践。以“八八战略”为总纲,贯彻“两山”理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依托各环保类社团,组织学生到农村基层、县域城镇和城市社区进行各类实践,助力“五水共治”。围绕环境污染、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等,重点开展科普亚运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发展建言献策等实践活动。

7.科技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进行各项科研创新活动。重点开展包括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希望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项目培育等特色实践活动。

三、活动要求

1.组织方式

团队采取“以院为主,校院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分校院两级团队,校级团队分重点团队和一般团队,校级重点团队由学院推荐、学校评审确定。团队要以项目为中心开展活动,所有申报项目必须有指导教师。

1)团队人数一般在5-10人(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放宽),队伍精干,成员专业,能力互补,团队归属学院为第一负责人所在学院;

2)实践团队一般应有1名以上指导教师全程带队,对实践内容、方法和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指导;

3)鼓励本科生、研究生联合组队。

2.课题管理

每一社会实践团队需选择至少1项社会实践课题,确定课题指导老师和参加人员,围绕课题内容设计实践方案,开展调查研究,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形成实践成果,在活动结束时上报成果。

3.地点选择

1)实践地必须愿意且能够接待我校社会实践团队并尽可能提供简单住宿条件;

2)需对大学生实践服务有迫切需求,能够积极主动配合社会实践;

3)能够确保实践人员人身安全,社会环境较好;

4)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长期实践,争取良好的社会效应;

   (5)充分整合校院两级资源,特别是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社会合作、校友等方面资源。

、申请表报送时间及方式

1.截止日期:6月4日中午12:00;

2.报送方式:下载团队立项申报表及汇总表(见附件1—2)填写申报材料电子稿发送至:hsdfxyyjsh@163.com,纸质稿团支部为单位交至恕园17-617

研究生相关总结材料(附件3项目结项书以及相关结项成果)以及媒体报道等附件4发送至2025年9月15日前发送至:hsdfxyyjsh@163.com。

3.如有疑问,联系请联系院研会办公室部长李茹菲

联系电话15857698599;院研会办公室部长李梅,联系电话19826579759院学工办翟老师,联系电话:0571-28865485。


附件1:杭州师范大学2025年研究生“创新实践与服务地方”计划“勤慎研习”实践项目申报书

附件2:杭州师范大学2025年研究生“创新实践与服务地方”计划“勤慎研习”实践项目汇总表

附件3:杭州师范大学2025年研究生“创新实践与服务地方”计划“勤慎研习”实践项目结项书

附件4:杭州师范大学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新闻报送要求


沈钧儒法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沈钧儒法学院研究生会

2025527




联系我们

综合办电话:0571-28865484

研招办电话:0571-28869763

教务科电话:0571-28865486

学工办电话:0571-28865485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17号楼  邮编:311121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17号楼
邮编: 311121 综合办电话:0571-28865484
研招办电话:0571-28869763 教务科电话:0571-28865486
学工办电话:0571-28865485
版权所有 2024 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 亿校云